配料和配料表的区别详细解析
配料和配料表在食品标签中没有实质区别,均为国家强制标准下的成分列表,必须包含所有原料、辅料和添加剂。以下为详细解析:
核心结论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食品包装上的“配料”和“配料表”在法律上是等同的引导词,标示内容需完整包含所有成分,不存在“配料”不标注添加剂的情况。
具体说明
法规依据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配料表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为引导词,并按添加量递减顺序列出所有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
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调整排列顺序,但必须全部标注。
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网传“配料=原料,配料表=原料+添加剂”是谣言。
事实:无论标“配料”还是“配料表”,均需完整标示食品添加剂。例如,千禾味业因使用“配料”标注被质疑,但官方回应其完全符合国标。
消费者如何辨别
看顺序:首位为含量最高的成分,依次递减。
看完整性:天然存在的成分(如未添加的碘)可能微量存在,但人为添加的成分必须标注。
看标识:“零添加”等宣传需结合具体商标和成分表判断,如千禾0是注册商标,不代表无任何添加剂。
相关争议案例
莲花味精曾因“配料”标注引发讨论,后通过科普GB 7718规定平息争议。
部分消费者误以为“配料表”更权威,实际上两者均受同等法律约束。
总结:食品标签上的“配料”和“配料表”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式,均需全面展示成分信息,不存在隐藏添加剂的情况。消费者应关注具体成分而非引导词差异。
上海煊宏律师事务所——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决方案
律师经验:刑事律师拥有刑事诉讼26年的丰富经验
全国客服热线:189164692854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离婚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经验丰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