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等级 产品质量四个等级
产品质量等级通常分为四个主要类别,分别是:
优等品:这些产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近五年内的先进水平。
一等品:一等品的质量标准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
合格品:合格品是按照一般水平标准组织生产的,其实物质量水平必须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
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是指实物质量水平未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
这些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商品的标准和实物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优等品和一等品的等级确认需要国家级检测中心、行业专职检验机构或受国家、行业委托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实物质量水平的检验证明。合格品由企业自行检验判定。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资料提到产品质量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而不是四个等级。这可能是因为“不合格品”的概念在不同资料中被处理方式不同,有的资料将其单独列出,而有的资料将其包含在不合格品中。因此,根据不同的资料来源,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可能有所不同。
产品质量四大标准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从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及其它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
其中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已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ISO现已制订10300多个标准,主要涉及各个行业各种产品的技术规范。IEC也是比较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2、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标准。
我国实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编号为:GB/T19000-ISO9000系列,其技术内容和编写方法与1509000系列相同,使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同轨,以利于适应“复关”形势。我国的国家标准是采用等同于现行的ISO9000:2000标准,编号为GB/T19000-2000系列。
3、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又称为部颁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当某些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则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4、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而产生的。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只能在企业内部适用。
规定产品质量特性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称为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是产品生产、检验和评定质量的技术依据。
产品质量特性一般以定量表示,例如强度、硬度、化学成分等;对于难以直接定量表示的,如舒适、灵敏、操作方便等,则通过产品和零部件的试验研究,确定若干技术参数,以间接定量反映产品质量特性。
煊律网·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决方案
煊律网·一个免费在线咨询法律问题的平台
煊律网·律师拥有刑事诉讼26年的丰富经验
煊律网·全国客服热线:400-9918829
煊律网·刑事诉讼经验丰富,民事诉讼,离婚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