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法制 · 法律咨询 · 共创和谐社会
在线客服系统
首页 > 法律百科 > 法律法规 > 法律知识

恶意欠薪不给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1-20 阅读:394


恶意欠薪不给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恶意欠薪不给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可能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下是对这些法律后果的详细阐述:

 

一、民事责任

恶意欠薪不给首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相应的利息或赔偿金。

 

二、行政责任

除了民事责任外,恶意欠薪的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此外,用人单位的恶意欠薪行为还可能被纳入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范围,影响其社会信誉和形象。

 

三、刑事责任

更为严重的是,恶意欠薪还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而面临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四、其他后果

除了上述法律责任外,恶意欠薪的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其他后果。例如,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受到相关部门的联合惩戒,包括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后果将对用人单位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恶意欠薪不给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可能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上海煊宏律师事务所——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决方案

平台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律师咨询服务

律师经验:刑事律师拥有刑事诉讼26年的丰富经验

全国客服热线:18916469285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离婚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经验丰富等。


律师咨询
关键词: 恶意欠薪不给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备注:文章内容来源网络资料整理,如果文字和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投诉邮箱:zhangyufa2021@163.com
遵纪守法 打造品牌平台
诚信经营 塑造口碑形象
为民服务 组建法律援助
勤学苦研 学法护法普法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