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的交通事故构成逃逸罪
关于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几种情况如下所示:
1.在明知已发生交通事故的前提下,交通事故当事人驾驶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2.自以为自身并无任何事故责任,而选择驾车远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3.存在酒后驾驶或者无证驾驶等可疑因素,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行为;
4.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但却未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且无故离开医院的行为;
5.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但却故意向伤者或其家属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
6.在接受相关调查过程中,擅自逃离调查场所的行为;
7.离开事故现场,且否认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应当知晓发生交通事故的行为;
8.有充分证据证实其为强行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承担赔偿金额是否一样
在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之中,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乃是两种各自独立的法定概念,二者的承担方式及赔偿数额并非相同。
具体而言,刑事责任通常是指当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被严重违背之时,肇事方有可能承受的刑事制裁,例如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刑罚措施。
而刑事责任的追究宗旨在于惩戒违法行为,而非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至于民事赔偿责任,则是肇事方必须向受害人或其亲属支付的赔偿款项,其中涵盖但不仅限于医疗费用、误工工资、护理费用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类费用。
民事赔偿的主要目的在于填补受害人因事故所遭受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刑事责任无法取代民事责任,并且两者在赔偿范围和标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若交通事故涉及到刑法范畴,肇事方除了需承担刑事责任之外,还应依据民法相关条款对受害人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上海煊宏律师事务所——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决方案
律师经验:刑事律师拥有刑事诉讼26年的丰富经验
全国客服热线:18916469285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离婚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经验丰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