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法制 · 法律咨询 · 共创和谐社会
在线客服系统
首页 > 法律问答 > 拆迁安置 > 土地承包

土地承包的经营权纠纷如何处理

土地承包的经营权纠纷如何处理

(一)首先解决土地承包合同中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主体问题

1,发包方的主体。发包方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在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情形下,村民小组的利益是独立的,其法律地位也必须独立。此时发包方的主体只能是村民小组而不是村委会。因为村民小组发包土地是基于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事实和依据农村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代表村民小组集体进行的。

 

2,承包方的主体。司法解释第3条规定:承包方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的农户,以及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但在家庭承包方式中,如果承包方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转让后,承包方的主体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农户或者个人。这里对农户的主体需要强调一下,农户是由一定数量的家庭成员构成,不是单指户主一人,因为在家庭承包方式中该农户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接受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正确的表述方式是在农户代表人姓名后缀“承包经营户”作为当事人的称谓,并另行标注农户代表人的姓名、性别等自然情况。家庭承包是为保护每一个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让他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而其他方式承包体现的是效率原则和主体多元化,意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司法解释第20条在规定一地数包纠纷处理原则时,首先在原则上将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以优先保护。对于均未依法登记的,因主张权利的各人均系依据承包合同,所主张的权利均为债权。依据债权平等原则,只能确定生效在先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本着保护土地利用的角度,司法解释第23条第3项规定,已经依承包合同合法占有并实际承包经营的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争议发生后一方强行先占的,不得作为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据。此外,司法解释第20条仅强调了“依法登记”,并未规定要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其意义在于:只要在登记机关登记即已完备了民法典意义上的公示要件。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产生于承包合同,但不限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与集体经济组织间的财产关系,而是一种与债权具有不同性质的物权,这在传统民法上没有得到明确。《民法典》已经明确其用益物权的性质。权利人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经营权后,即在法律规定的承包期内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系使用土地的权利,其权利的实现以占有土地为前提,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他人的侵害,享有物权请求权及占有诉权,以保护自己对所承包的土地的完满占有和使用。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是通过其他方式(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因为当事人是通过达成承包合同来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及承包期限,所以一般作为债权予以规范和调整。但如果承包方经依法登记取得经营权证书的,其也有物权的效力,该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转。

 

(三)纠纷的处理

 

2009年6月27日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这极有利于今后此类案件的妥善解决。司法解释第二百二十七条对相关纠纷案件处理中,应当着重对调解的问题作出了规定,因为对这类案件的简单处理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不利于生产的稳定、农村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调解以合法为原则,但并不是说在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调解。我认为,在不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通过否定相关民事行为的效力,并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社会效果还是显著的。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调解主导诉讼,要充分发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引导作用,利用当地政府及民调组织和老长辈、老党员、老干部的力量参与支持调解,以灵活有效的措施解决此类纠纷。

 

1、目前对关于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因发包方收回弃耕、撂荒的承包地产生的纠纷的处理方式。

 

随着政府免收农业税并给补贴的政策出台、粮食价格的上涨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的土地承包可以获得较大收益,因此许多以前撂荒弃耕的土地现在又有人要求耕种。一些自行将土地进行流转的农户也纷纷将土地收回,而一些在二轮土地承包中没有分到土地的农民,也都开始要地。在处理此类纠纷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原承包农户的利益,其次才谈得上兼顾第三人的利益。《司法解释》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对承包方要求返还承包地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因为家庭承包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的是一种物权,如果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另行发包给他人都构成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害。

 

当然,如果承包方在承包期内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但该法条以及司法解释第二百一十条也对此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即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由于在须承担农业税费的阶段,农民对土地投入大,收入低,放弃承包土地进城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发包方多将承包地另行发包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又在土地上进行合理投入的,承包方作为利益的既得者须对第三人予以补偿,这是利益平衡原则的需要,几年间,我院也审理了多起此类案件,案情均不复杂,如果就案办案,一判了之,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但社会效果如何,能否通过判决使各方矛盾得到彻底解决,结果更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发包方在发包过程中程序上违反了规定,确认合同无效完全没有问题,但第三人已实际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这样判决,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易造成负面影响,对此法院积极调解,平衡各方利益,用调解的方式使纠纷妥善解决。

 

煊律网·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决方案

煊律网·一个免费在线咨询法律问题的平台

煊律网·律师拥有刑事诉讼26年的丰富经验

煊律网·全国客服热线:400-9918829

煊律网·刑事诉讼经验丰富,民事诉讼,离婚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等

 

 


相关问题解答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怎么写?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怎么写?甲方:乙方: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乙方通过 方式取得甲方荒滩荒山(林地)的承包经营权,经双方共同商定,达成如下协议,特立此合同:一、甲方将位于 村民委员会(组)所有的, 以北、现 以西与 毗邻的荒山(林地)发包给乙方使用,其四至为:&nb

2024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本

2024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本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 _(以下简称甲方)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 _(以下简称乙方)中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以下简称丙方)为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改变传统陈旧的农业耕作形式,培育和合理使用林木资源,加快荒山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模版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模版发包方: 简称甲方承包方:简称乙方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经村支两委协商,并经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双赢的原则,签定本合同,以共同信守。一、 土地的面积和位置

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类型有哪些?

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类型有哪些?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1. 因合同订立而引起的纠纷。这类纠纷通常涉及到合同条款的争议,如承包地范围、承包期限、承包费用等。2. 因合同履行而发生的纠纷。这类纠纷主要涉及承包人在土地使用过程中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是否按照约定种植作物、是否按照约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有那些?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有那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1、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2、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3、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

土地承包纠纷有哪些?

土地承包纠纷有哪些?土地承包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因确认土地承包关系发生的纠纷。这涉及土地承包权的确认问题。因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这包括合同条款的解释、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解除以及合同的终止等问题。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的纠纷。这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

承包土地纠纷怎么处理

承包土地纠纷怎么处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土地承包的经营权纠纷如何处理

土地承包的经营权纠纷如何处理(一)首先解决土地承包合同中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主体问题1,发包方的主体。发包方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在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情形下,村民小组的利益是独立的,其法律地位也必须独立。此时发包方的主体只能是村民小组而不是村委会。因为村民小组发包土地是基于村

遵纪守法 打造品牌平台
诚信经营 塑造口碑形象
为民服务 组建法律援助
勤学苦研 学法护法普法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