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法制 · 法律咨询 · 共创和谐社会
在线客服系统
首页 > 法律问答 > 合同纠纷 > 合同违约

民法典规定合同违约金上限是多少?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

 

从《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方面上讲,一般认为只要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扣除实际损失后,其余款不超过主合同总金额的20%;就应当不属于“过分高于”的情况。

 

《民法典》第119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故此合同一旦有效成立,当事人必须受合同约束。现在我国基本处于市场经济,所以现行合同法没有对违约金的数额进行限制,在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应予以尊重并应受法律保护。而违约金具有惩罚性也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对违约方惩罚,法律对守约方就没有任何鼓励和保护了。

 

但是,由于我国出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合同法又规定了对于违约损失的可预见性原则,即在预见性之外的损失,违约金过分高于的情况下,违约方可不予赔偿,这可以保护一方在认知能力或者偿付能力上的弱势。对于何谓可预见性以及预见的程度,需要法官依据正常人的合理判断进行自由裁量。

 

总结以上内容,我国《民法典》对合同违约金赔偿的数额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最高不能超过主合同总金额的20%。如果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高或过低,则双方当事人都可以请求适当的降低或增加。

 

煊律网 · 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决方案

煊律网 · 一个可以在线免费法律咨询的平台

煊律网 · 一个24H律师咨询免费平台

煊律网 · 全国客服热线:400-9918829

煊律网 · 刑事诉讼经验丰富,民事诉讼,离婚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等

 


相关问题解答
违约金不得高于30%的法律规定

违约金上限30%是指违约金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30%。合同违约金数额由双方约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所遭受损失30%,超过30%的,可以请求法院适当予以减少。该规定已经失效,且新的违约金规定只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于低实际损失。合同违约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和法律原则和精神所要求的义

合同的违约责任有哪些

合同的违约责任如下:1、未支付价款或报酬的,对方可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2、迟延支付价款或报酬的,应当支付该价款或者报酬的逾期利息;3、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的除外;

买卖合同纠纷起诉流程

买卖合同纠纷起诉流程1、首先要准备起诉状,各项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及证明对方违约事实的证据。2、各项材料准备好以后,到管辖地法院立案厅立案就行了。3、立案后法院程序如下:立案-庭前调解-庭审(开庭、法庭调查、质证、辩论、最后陈述、休庭)-领取判决-申请执行。诉讼要注意的情况1、案件的判决结果要看法律规定以

买卖合同未约定付款时间怎么处理

买卖合同未约定付款时间怎么处理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规定,买卖合同合同生效后,买卖合同未约定付款时间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第五百一十一条第二、四项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价款或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标准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标准是什么赔偿范围包括:固有利益和信赖利益固有利益赔偿范围主要指赔偿身体、健康、生命丧失等的损害或损失。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等的赔偿。此外致残的还应包括残疾人生活补偿补助费、残疾用具费损失、被扶养人扶养来源丧失的损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律师解析一、固有利益固有利益赔偿范围主要指赔偿身体、健康、生命丧失等的损害或损失。二、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直接损失主要包括:1.约费用;2.准备履约和实际履约所支付的费用;3.因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所造成的实际损失;4.因身体受到伤

缔约过失责任四种情形是什么

缔约过失责任四种情形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这类行为主要是指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通常有以下情形:(1)未尽通知、协助等义务,增加了

合同撤销权撤销的理由有哪些?

合同撤销权撤销的理由分别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n

遵纪守法 打造品牌平台
诚信经营 塑造口碑形象
为民服务 组建法律援助
勤学苦研 学法护法普法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